北京筑龙智能审查系统:守住采购“第一道防线”
招标文件的合规性与公平性,是整个采购活动的“生命线”。文件中若存在歧视性、排他性条款,不仅可能引发质疑投诉,更会损害招标单位的公信力。传统的人工审查,难免有疏漏,且对审查者专业能力要求极高。
如今,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正成为这道防线的“强化卫士”。北京筑龙发布的“招标文件智能审查”系统,利用大语言模型等技术,实现了对招标文件的自动化、智能化合规审查。

该系统内置了完备的法规知识库,覆盖了国家层面到企业内部的各类采购制度。当用户上传招标文件后,系统会对其进行多维度扫描,重点排查诸如“要求投标人在本地设有分支机构”、“限定特定所有制企业”或“提出与项目实际需要无关的业绩要求”等不公平、不合理的条款。
“它审查得非常细。”一位国企采购合规部门的使用者介绍,“比如,文件中一句‘投标人需获得过本市颁发的奖项’,系统会立刻标记为‘地域歧视’风险,并直接弹出《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》的具体条款作为依据,同时定位到原文段落。这为我们修改文件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。”
审查结束后,系统能一键生成结构化的审查报告,详细列出各项风险及其法律依据,极大便利了归档和汇报工作。
行业专家表示,北京筑龙此举将合规审查的环节前置并标准化,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了人为失误的风险,有助于从源头上净化采购环境,促进公平竞争,是采购供应链数字化走向深化的重要体现。

















